查看原文
其他

女神展 | “女神的装备—当代艺术@博物馆”向过去求证,对未来发问

工美小匠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2022-10-14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女神的装备—当代艺术@博物馆”

向过去求证,对未来发问

跌落“神坛”的女神

在历史的回声中

以艺术的姿态重返现场



女神的装备—当代艺术@博物馆

GODDESS IN THE SHELL

DISCOURSE BEYOND ANTIQUITY ANDART 

2018/9/8—2018/11/18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联合平行展/ Parallel Exhibitions

翻越“女”字旁——当代青年艺术家联展

Post-“she”

VanArtSpace梵耘艺术空间/2018.09.02-09.22

离线的女神——当代艺术专场展

Offline Goddess

银盐SPACE/2018.09.22-10.06

女神的逆鳞——当代艺术家联展

Wrath of Goddess

ART170艺术空间/2018.09.16-10.28 

 

主办: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学术支持:当代艺术调查局 

承办:VanArtSpace梵耘艺术空间、ART170艺术空间、银盐SPACE

藏品支持:贵州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湖州市博物馆、嘉兴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庆元县廊桥博物馆、浙江图书馆,高建忠、周峰、蔡念群

参展艺术家:

杨福东、程然、吴俊勇、宋哲&何雪瑜、蒋志、龙星如&周姜杉/陈济林、李超、田晓磊、化鹏、方建国、彭韫、裴丽、康学儒、刘影、应歆珣、冯琳、叶甫纳、童垚(排名不分先后)

特别鸣谢:

五洲文化艺术中心、蝶尔传情艺术馆、迷墙WonderWall、乐图LOTOART、怂人胆

媒体支持:FM104.5女主播电台、BYART、在艺、新浪当代艺术、从南



 展厅实景

 


“贰份参观须知”I  许潇笑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1917


观众参观照

 

   历史是什么?


历史指代着人类社会过去发生一切的总和,不管最终呈现的载体有怎样的差异,这当中被构建的方式和程度又有多少不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历史的任务就是提供“答案”,虽然这个答案在不同的时间、文化、政治、经济、社会语境中,有着不同的版本。

 

清刺绣三寸金莲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藏

  

裴丽 “艺术应该漂亮,艺术家应该漂亮”

装置(玻璃钢,铁木,铝合金,纯银)

2015(收藏版)

 

在博物馆里“历史”被具像化,来自过去的遗留碎片作为物证,被搜集、保存,它们的“物质性”成为了历史“真实性”最强有力的证词,而它们的不完整性也为构建历史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所以,走入博物馆,可以感受到空间中通过满满的物质感营造出来的“真实感”——石器、陶器、青铜、标本,书画、服饰、生活器皿…,在一定“规则指导”下被摆放而形成的某种序列,是博物馆尽其可能地希望给出一个关于过去的肯定答案,并且希望,它们看上去都能显得客观、有序而又典型,这是一个作为以学术研究为核心价值、以公众理解和达成共识为目标的公共文化机构的使命认知。在这个“客观、有序、典型”达成的过程中,博物馆作为一个历史的展示空间和载体,潜意识中,对于当下/现在,更倾向于采取一种迂回的态度——毕竟,现实中的当下,总是那么复杂、无序、动态,没有答案。


展厅实景

 

   当代艺术是什么?


当代艺术,是“自发的、在野的、各行其是的,…,典型标志是新观念、新形态、新载体”(彭德,2010);一种极度个体化的文化表达,没有宏观感和共性、不具备典型性,自我大于共识、观念重于物质,面向未来,只有提问,没有答案。


 清·设色仕女·春夏秋冬·条屏  1644—1911  

浙江省博物馆藏

 

杨福东 天色·新女性 II,2 

 摄影(彩色喷墨打印)    2014

杨福东 天色·新女性 II,5  

摄影(彩色喷墨打印)    2014

 

这整个,似乎就是博物馆的反面/反义词。如果,这样反差极大的两者并置且互相交织在同一个空间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对抗”,是显而易见的:物质性vs观念性,形而下之器vs形而上之道,无意义的历史碎片vs自发的自我表达,确定性vs不确定,过去vs未来——对抗之下是制造意义还是无意义,无法预知。


但是,有一个事实似乎可以变得清晰:两者的并置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博物馆和当代艺术都是在同一个“原点”出发——“当下”,只是各自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使用了不同的“装备”,一为物证,向过去求证;一为观念,向未来发问。


 “在精神世界里,我的成长和自我疆域的拓展,不需要靠男性来完成。”——俞飞鸿《十三邀》第九期,2017



   为什么是女性问题?

这不是因为看展览的女性比男性多一些。


一方面,在经济结构的变化下,社会分工与性别之间的挂钩越来越弱,而女性承担生育职能的社会现实,短时间内还不会有普遍改变。两者之间产生的越来越明显的冲突,使得女性问题成为大众话语领域中被热切关注的一个讨论对象。


但是,这与19世纪在西方兴起的女权主义运动有着极大的不同,不仅仅是历史语境、政治语义上的巨大差异,物质文化和消费文化极度盛行、科技快速迭代的今天,再次讨论女性问题,并不是在历史语境基础上的再续。今天的讨论,是在完全不同的坐标点上的重新出发,有着更加多元的维度和复杂乃至无序的脉络,随着亚文化发起的“女神”语义的下行,也使得今天的讨论,可以放下曾经的各种历史与政治“包袱”,而获得更广的场域。

 

南宋·花卉·金帔坠  1137—1204 

庆元县廊桥博物馆藏

 

蒋志 0.7%的盐 单屏无声影像    8分    2009

 

   不仅仅是女性问题?


另一方面,已经资本化的娱乐工业和消费社会下,标签化、娱乐化、价格化的各种问题剖析,能够在女性问题的切入点和视角下相对更加容易些,因为,“女性客体化”作为一个命题,有着相对完整的历史与研究脉络,可以被借鉴为有效的方法论。


同时,互联网和科技的发展下,女性问题作为性别问题的一个面向,也是进入“无性别问题”讨论的一个有效切入点:人机合一的技术可能性下,对人性定义的思考,也许是面向未来关于人类生存最重要的一个哲理命题。


“观看先于语言。我们注视的从来不只是事物本身,我们注视的永远是事物与我们之间的关系。”——约翰•伯格《观看的方式》,1972


   展览,是一个“观看”的空间


观看与语言的最大不同,在于叙事性不是第一位的。所以,在一个展览空间中对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可以有比说话、写作更大的尝试空间与更多的可能性。在“女神的装备”中,2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虽然分别采用了递进和平行的空间展开关系,但是原则上,这就是一个以碎片化和散点式为核心展示策略的展览:每一件文物藏品都是历史的碎片,相较于在历史时空中的定位,展览更加强调其自身作为个体的完整性与表达性;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讨论话题的一个散点,相较于在讨论语境中的坐标,展览更希望能够让艺术家个体的发问解构不停叠加/溯源的学术语境。


唐·双鸾衔枝纹·铜镜  (618—907)

湖州市博物馆藏

 

彭韫 sara 单屏无声影像  12分36秒    2014

 

这样一种个体、碎片化与散点式的策略,是客观事实下展览必须坦诚面对的认知局限,同时,更是某种程度上,一种对互联网社会知识结构的镜像。每位观者,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或者没有解读;有自己的思考,或者没有思考;有自己的判断,或者没有判断;可以获得意义,也可以觉得没有意义。


9/7“女神的装备”开幕式


   展览,所具有的“事件”属性决定了它的传播性


 “女神的装备”是一个以展览形式呈现的系列艺术项目,除了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的主展场外,同时还有在杭州不同艺术空间联动的主题平行展,以及在整个展期中持续的系列活动。不同领域、不同空间、不同资源、不同社会力量的参与,比起共识的达成,我们更希望让差异得以彰显,更加明确地意识到不一样,是理解社会包容与个人自由的重要前提。


近代·设色山水·手卷  1931  浙江省博物馆藏

陆小曼(1903—1965)


宋哲&何雪瑜  复乐园  装置(玻璃、综合材料)    2018


“贰份参观须知”II 宋振熙


清·银鎏金·花篮坠耳环  1644—1911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藏


 应歆珣  《都市碎片》系列II  装置(皮、旧家具)120x60x190cm    2015

 

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我们讨论“女性”问题的一切,其实就是讨论后现代文化结构本身。无论从何切入,它的内在核心问题是关于人类经济结构之下文化语境的搭建。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选择鼓起勇气去进入一次讨论而不是选择回避。如果我们选择“回避”,是因为人们假设了这个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或极度恐惧,而如果选择面对,那么我们将保持对这个问题的持续梳理和警惕,尽力拯救“女性”问题不会变成一种娱乐景观化的内容而反复为时代的消费性所利用。


清·女褂  1644—1911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藏

 

吴俊勇 美杜莎的房间  绘画 影像装置 2016

 

程然 幻狸录 单屏有声影像    7分11秒    2017

 

现实是,我们远远没有做到这一点。如今,在“女权”又一次成为“运动”的时候,我们重提女性问题,并不是要以女权运动作为发起源,而是希望在我们讨论“权力”的同时,在女性身份的政治性获得之前,明白一个现状,即所有的抗争对象已经转变成为了资本化下娱乐工业和消费社会的立体魔方。在这个资本性培养皿内生长的女性,其重要的“自由主义”、“平等主义”在这里失去了存粹的讨论语境,它们被埋藏在自动化资本主义“知识”量产之中。如今,女性主义研究及讨论,必须升级到另一个层面,而升级话题讨论的前提是,我们需要从对“性语境”、“社会身份认同”、“权力平等”等迷恋中摆脱出来,走向一个更为复杂的现实问题之中。

 

展厅实景

 

本次展览,我们选择一个最流行的文化词汇来作为一把钥匙——“女神”(英:Goddess,拉丁:Diva divus)。这个在当下被过度消费的词语,仿佛成为了我们生活语言方式的日常符号。在资本驱动下的消费动机反复刷白语言内涵的今天,这个词背后的文化脉络已经轻薄不堪。如果我们想要重建这样“女神”背后的人类文化脉络,用来反思消费社会下的文化危机,那么找到一个比复原语言学方式呈现更为直接的方式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在图像时代里,我们是否就从图像出发来还原一个“女神”的文化讨论是这次展览的重要出发点,深挖出“女性”主体论述所构建的文化面貌。

 

清·女袄  1644—1911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藏



 化鹏  游园惊梦  装置(喷墨硫酸纸)    120x80cm  2018

 

在这里除了来自当代艺术家及作品的提问性反思,还需要的是从历史性中所寻找 文化的回应,于是我们选择了和“博物”跨界,这些带着历史性记忆属性而不断和当代共振的“物”在本次展览里就成为了一种“装备”。“装备”(Equipment),一种作为辅助“物”,强调的是某种对主体对象的属性改变。在娱乐工业化之下“拜物”盛行的今天,作为一种极度物化的词,我们想要用它来和“女神”进行一次巧妙的碰撞,用“图像”为研究对象,“物”作为陈述对象,(图像+物,某种意义上是消费景观世界的完美搭档,我们将用他们做一次研究意义上的反戈)完整的向观者呈现在苍白的“女神”词藻背后,所勾勒出来的人类文化艺术演变的历史,带出围绕这个话题所牵扯的问题意识结构,从而讨论我们人类文明的行走动向。

  

展厅实景

 

和历史对话,是我们讨论“女神”问题的一个方法,“并置”则成为这个方法中重要的手段。一方面我们并置出了文明史中,关于女神概念下的海量图像,让它形成一个视像图腾,铺开整个讨论语境的范围;另一方面,我们建立当代艺术作品和众“博物”之间,隐匿背后的语境关系,让我们获得关于“女神”思考的多种渠道。当代艺术的创作,其大多时候是以提问意识来作为源动力的一门艺术。他们的跨界进入,成为了“女性主义”问题交错下重要的提示者。博物馆中的“物”,仿佛是这些提问者的“侧写师”,从时间长轴下找到回应的可能。当代艺术作品和文物之间,将就“女神”的关键词,来塑造出“有形”和“无形”的“装备”,让我们从纵向和横向中给“女神”的定义做出一次较为准确的定位。

 

展厅实景

 

对“女神”的定位是为讨论“女性”问题打开的一个端口。在这里,展览的叙述将在另一个层面上回到了“女性”问题的本初——身体,作为讨论的线索。面对世界,我们的身体将通过一系列肢体语言来完成对它的回应,这是作为身体的“第一现象”。行为是有属性与目的的,哪怕潜意识的触及也不例外。作为女性的行为时常被加以特别的身份属性,以至于专门构建了一系列的“准则”来达到某种目的或者“被目的”。在这些行为背后,我们看到的就是从身体出发所生长出来的“神话(意识形态/权力)翅膀”。配套这些行为,将有一些辅助于行为的“物”,正是这次展示中不断出现的有形之物和无形之物。与此同时,它们又是某种独立的隐喻,是其成为“女神”之神话的又一层“对语”。沿着女性身体作为线索,我们可以看到一是以人类文明史不断通过虚构现实和现实虚构的方式建构的一套社会神话伦理体系,一个是以女性文化为载体不断实时刷新的时尚神话。我们抓住这些展示系统身后的隐喻论述走向某种叙述上的“生长”。“生长”的动力是问题意识的活力,一方面我们将围绕“女神”的“政治性/身份”、“进化中的伦理”、“知识和品格”、“权力美学”等概念进行讨论,一方面则走向对“自悦/自恋”、“消费主义”、“拜物”、“经验美学”等概念进行思考。我们在历史中对“女神”叙述的生产,就在这些概念的组合中相互碰撞而完成。

 

最新艳芳美女屏·作者谢之光  高建忠藏


 康学儒  维纳斯的诞生 

绘画(丙烯、纸、亚麻布)

 100x150cm   2018


 刘影 劳动最光荣系列 绘画(丙烯、宜家地毯)  55x85cm(6件)    2018

 

在某种意义上,展览中的作品和文物都将成为女性获得所谓“女神”光环的装备,它们提供了女性成为“女神”、摆脱所谓社会结构中不对称现实的重要路径。女性个体的神化,仿佛是主动性带来的某种走向主体自我的强大引力,让我们不得不为之膜拜,但实质它是一种“被塑造”、“被制造”的客体物,虽然历史掩埋着肉身的腐化,但“女神”的“被动体”总随“装备”而和今天共振。当我们分析完以上的问题时,很可能发现历史进程中的女性神化,其实是一种社会自我更新、文明自我调整的必然性。就如同当下被不断消费的“女神”概念,“女神”背后被消费的一切内容都和女性主体无关,是一种社会阶段性的必然。我们构造的神话在这个层面上显得异常虚无,这与历史性中留下的实体神话形成了从“虚”到“实”的进化过程。

           

展厅实景


通过“女神的装备”展览的呈现,我们最终强调的是从“女神”这个具体的线索出发,把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历史索引再现给观者,让大家看到不同时期的人类社会对不同的文化需求,以及其态度和观点。未来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我们的文化走向又在何处?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的主展览展出同时,我们还将把“女神的装备”这样一个主题展览延伸到杭州城市的各个空间之中,形成一次文化艺术的全城大讨论,在跨界中,进行弥合与反思。让我们熟悉的“女神”概念暂时处于某种短路之中,在离线的状态下,建构新的“女神”世界。

 

 展厅内互动装置体验


女神的装备—当代艺术@博物馆

2018/9/8—2018/11/18

欢迎前来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一、二楼临展厅观展!

女神的装备—

当代艺术@博物馆


GODDESS IN THE SHELL:

DISCOURSE BEYOND ANTIQUITY AND ART


展览时间:

2018年9月8日—2018年11月18日


展览地点: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一、二楼临展厅



-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